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辽金农业地理电子书

本书是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关于辽金农业史的经典著作,初版二十余年之后全新校订再版。地处农牧交界地带的辽、金两朝,其农业生产在中国农业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本书对辽金两朝农业的发展及其地理分布,作了全面而深的探究。

售       价:¥

纸质售价:¥40.5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韩茂莉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1-20

字       数:18.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一部关于辽、金两朝农业与地理的学术著作,从广义农业的视角,探讨了辽金时期的人地关系,即通过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顺应与突破。辽金两朝囊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着各具风貌的自然地理单元,同时还有几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界线横贯全区。与两宋王朝相比,其在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都有着更为剧烈的变动,由此引起的人口迁移等社会因素,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地域结构的变革。作者在全面复原辽金两朝农业地理面貌时,着重分析了草原农耕区形成前的环境特征、辽金王朝建立后的人口流动特征、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域特征、农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的地理格局等问题。全书立足传统文献,结合考古发掘与实地考察,对辽金两朝农业活动的区域特征及其历史过程做了整体讨论。<br/>【推荐语】<br/>本书是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关于辽金农业史的经典著作,初版二十余年之后全新校订再版。地处农牧交界地带的辽、金两朝,其农业生产在中国农业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本书对辽金两朝农业的发展及其地理分布,作了全面而深的探究。<br/>【作者】<br/>韩茂莉,女,1955年4月出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历史农业地理与环境变迁。主持并完成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出版《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上中下)、《宋代农业地理》《辽金农业地理》《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十里八村——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地理》《大地中国》等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考古学报》《考古》《近代史研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15年,《中国历史农业地理》获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获国家级精品课。2018年被北京市教  委评为北京市师德模范。2019年《中国历史地理》选国家精品在线放课程。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一流课程。<br/>
目录展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辽建国前东北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第一节 辽建国前东北各民族的分布

第二节 辽建国前东北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一、室韦

二、乌洛侯

三、豆莫娄

四、地豆干

五、勿吉、靺鞨

六、奚

七、契丹

第三章 农业生产萌生与农业人口迁入

第一节 辽建国前契丹农业生产的萌生

第二节 中原农业人口的迁入

一、第一阶段——辽太祖至太宗会同元年

二、第二阶段——太宗会同二年至圣宗统和二十二年

第三节 渤海农业人口的迁移

第四章 辽本土农耕区的分布特点及形成过程

第一节 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农业人口分析

一、载于《辽史·地理志》的各州县人口

二、诸提辖司统领人口

第二节 西拉木伦河流域农业开垦区的分布特征

第三节 医巫闾山北端农耕区的形成

第四节 中京及周围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奚人早期的游牧、狩猎经济

二、奚人向半农半牧生产形式的转化

第五节 辽中京的建立与农业生产发展

第五章 辽王朝新增境区内的农业生产

第一节 辽东地区的农业生产

第二节 燕云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

一、内防线州城的农业开发

二、外防线城镇

第六章 辽代农作物与农业耕作方式

第一节 粮食作物

一、粟

二、黍、粱等旱地作物

三、小麦

四、水稻

第二节 经济作物

一、纤维类作物

二、林果业及其他

第三节 农业生产技术与种植制度

一、农业生产技术的地区分布特点

二、农作物种植制度

第七章 辽代的畜牧业、狩猎业与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 辽代的畜牧业

一、斡鲁朵

二、部族牧地

三、官牧场

四、私人牧场及养畜业

第二节 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

一、奚人的定居生活及半农半牧生产形式

二、契丹人与狩猎业

三、沿边地带非农业生产的地域特征

四、辽土内各类生产形式地域结构

第八章 金本土女真人的经济生活与人口迁移

第一节 女真人早期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 金建国后中原人口向金本土的移民

第三节 金本土内部的移民

第四节 金本土迁出人口与农业开发核心区的转移

第九章 金本土的农业开发

第一节 金上京以及毗邻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及地域扩展

第二节 东京、咸平路的农业生产

第三节 北京路的农业生产以及西北边境地区的农业开发

第十章 金代中原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农业生产新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金初的战争破坏与人口迁移

第二节 金中期猛安、谋克户迁入中原与人口分布特点

一、金初塞外移民进入中原地区的迁入地

二、海陵王时期猛安、谋克户的迁入地

三、中原地区猛安、谋克户的二次移民

第三节 金后期蒙古大军南下与人口迁移

第十一章 金代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域特征

第一节 猛安、谋克户在中原地区的经济行为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 河北、山东的农业生产地域特征

第三节 山、陕、河南等地的农业生产与地域开发

一、陕西农业生产区域特征

二、山西农业生产与水利兴修

三、河南农业生产的时空变化

第十二章 金代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与农业耕作方式

第一节 金本土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与农业生产形式

第二节 中原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

一、小麦主要分布区

二、粟及其他旱地杂粮主要分布区

三、水稻主要分布区

第三节 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制度

第四节 中原地区的精耕农业与区种法的推广

第五节 中原地区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

一、桑蚕业地理分布

二、麻类作物地理分布

三、其他经济作物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金代畜牧业及其他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域分布

第一节 金本土的畜牧业及其他非农业生产部门

一、官牧

二、部族畜牧业

三、私人畜养业

第二节 中原地区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域分布

一、半农半牧区

二、农耕区内的畋猎地

三、家庭饲养业

主要参考书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