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黄帝内经》日常养生智慧.脉法篇电子书

 ★人人能看懂的国医经典逐字解析,四大篇章讲透中医治病救人的脉法智慧 传承2000年,数代国医受其启发的中医本源之书、医典之祖《黄帝内经》,逐字逐句解析原文,通俗易懂的实用调养方法和临床案例,早读早受益! 精讲《黄帝内经》关于脉法zui系统、全面的四大部分——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三部九候论,道破中医通过把脉来辨证、对症救人的底层要义!

纸质售价:¥48.90购买纸书

32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曲黎敏

出  版  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04-08

字       数:12.9万

所属分类: 生活 > 保健/养生 > 中医养生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黄帝内经》是中医本源之作、经典之作,数千年来,无数国医大家在其中找到养生治病的理论根源。本书是作者曲黎敏三十年潜心研究《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的精华系列之作,聚焦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解析脉法脉象最全面的四篇——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三部九候论,逐句解读、去繁求简,详细阐述了中医通过把脉来辨证问诊、治病救人的底层方法,教读者从脉象看四季养生思路,从脉象看气血、看五脏、看病在何处。人人能读懂的中医理论经典,全家能用上的养生保健知识,国医智慧、受益终生!<br/>【推荐语】<br/> ★人人能看懂的国医经典逐字解析,四大篇章讲透中医治病救人的脉法智慧 传承2000年,数代国医受其启发的中医本源之书、医典之祖《黄帝内经》,逐字逐句解析原文,通俗易懂的实用调养方法和临床案例,早读早受益! 精讲《黄帝内经》关于脉法zui系统、全面的四大部分——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三部九候论,道破中医通过把脉来辨证、对症救人的底层要义!   ★百万读者信赖的中医专家曲黎敏代表作,30年专注解读《黄帝内经》精华 深普及中医文化近30年,其所著养生类畅销书销售百万册。因一系列《黄帝内经》电视讲座掀起国内中医养生热潮。2018年起在线上平台讲解《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总播放量超4000万,几十万听众因此受益。   ★全家用得上的日常调理思路,一年四季、五脏六腑,养生预防应对全覆盖 从脉象定制四季时令调理方案,获得饮食要,顺时养生更精准 用脉法看五脏、看气血、看体质,防治从内到外多种不适,生病不慌更高效   ★16本清晰阅读,精致外形,适合深度阅读、送人收藏 16平装本,精选微黄护眼胶版纸,记录、阅读更舒适 外封质感240克特种纸,烫金印刷低调精致,送人收藏更有面<br/>【作者】<br/>  曲黎敏   著名中医文化专家,畅销书作家,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元泰堂国学讲堂创始人。著有多部中医养生类畅销书,总销量超百万册。曾获《健康时报》中国zui具影响力的健康教育专家。三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黄帝内经》的解读传播,提倡“中国式养生”。2006年起作为特邀嘉宾在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主讲《黄帝内经》等专题讲座,创下收视奇迹。后续多次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讲座,掀起国内日常中医养生热潮。2018年起,在元泰堂国学讲堂等线上平台始讲解《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总播放量超4000万。<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前言

第十七 脉要精微论篇

平旦脉

得神者昌

脉象、脉法

专题篇 解读小康与大同

五色之“不欲”

闻诊

五脏强弱有表现

人迎、寸口

专题篇 解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脉象与四时

梦的解析

专题篇 解读《黄帝内经》中的“梦”—《灵枢·淫邪发梦篇第四十三》《素问·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五脏病脉的脉象

胃脉及胃病

杂症

故病、久病、暴病、新病

第十八 平人气象论篇

正常脉和病脉

五脏平脉与病脉

十五络脉

寸口脉之象

专题篇 解读《灵枢·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多种病变是如何发生的

脉象和病症的相关性

生活中的病象

《难经》说“脉”

第十九 玉机真脏论篇

四季脉象与疾病表现

脾脉“按之牢若痛”

专题篇 解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病从何而来

黄帝的总结性发言

风者百病之长

情志生大病

真脏脉

五实和五虚

第二十 三部九候论篇

《内经》里的脉法

脉法,须面授机宜

三部九候触诊法

《难经》传一个大法

从九候而知病位

如何判断死亡时间

不是病的“病”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