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泰先生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主要在先秦两汉史学、清代及近代学术史、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耕耘,《陈其泰史学萃编》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治学的结晶。 陈其泰先生探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途径,阐发其理论意义,高度珍视20世纪中国史学的思想遗产。这些研究成果在《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梁启超评传》《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有集中展现。“近代史学”的正式产生,以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以及在此前后出版的新型学术史和通史著作为标志。近代史学是发扬传统学术的精华与受西方新学理二者结合的产物。由于中国文化悠久的优良传统的滋养,又适逢中西文化交流提供的相互对话、切磋和启示,加上大量考古文物和稀有文献重见天日,凭借这些难得的时代机遇,20世纪中国史家人才辈出、成果丰硕。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丰厚,形成了“三大干流”: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新史学流派。陈其泰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流变和发展的评价尤为精到。他指出,这些年有的人由于痛恨教条主义,而不恰当地将之与提倡唯物史观联系起来。“十七年”中一度教条主义泛滥,其原因甚为复杂。不过“十七年”史学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仍取得许多重大的成绩。新时期以后,教条主义恶劣学风受到彻底清算,而实事求是、坚持唯物史观与时俱的优良学风则更加显示出其蓬蓬勃勃的活力。
售 价:¥
纸质售价:¥67.70购买纸书
 
                                     
                                     
                                     
                                     6.5
                            6.5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缘起
自序
卷首题辞
第一章 成长为国学名家
(一)浙东一少年
(二)北大求学时代
(三)在南开
(四)任教于北京各大学
(五)《大丈夫》:呼唤抗击日寇、激扬民族正气之作
第二章 为创建新史学呕心沥血
(一)“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二)到延安
(三)解放战争岁月
(四)新中国成立后专心著述和领导史学界
(五)最后的日子
第三章 学术交往
(一)黄侃 萧一山
(二)“我党历史学者”吴玉章
(三)与毛泽东的友谊
第四章 早期学术成就
(一)《文心雕龙讲疏》和《文心雕龙注》
(二)《群经概论》
(三)《正史考略》
(四)《水经注写景文钞》
第五章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第一部通史著作
(一)《中国通史简编》的版本
(二)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探索
(三)对宋元明清时期历史的卓识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史学的皇皇巨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的成就
(一)《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的理论指导
(二)高明的史识,开阔的视野
(三)多层面地反映历史真实
(四)各民族共同的历史
(五)评说千秋功罪
(六)对传统文化的精彩分析
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上册)的开拓意义
(一)《中国近代史》(上册)的版本
(二)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激烈斗争
(三)奠定基本格局、前驱先路的功绩
(四)与世界史的联系和精当的论断
(五)近代史分期的主张
第八章 经学史研究
(一)首创性的总结
(二)深层次的剖析
第九章 卓越的理论建树
(一)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二)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三)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之“神似”
(四)论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五)百家争鸣和厚今薄古
结语 范文澜在中国史学上的崇高地位
(一)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史学的出色代表
范文澜主要著述年表
研究范文澜的主要论著
2000年版后记
跋语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