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建制者与外来者:社区问题的一项社会学考察电子书

“百科全书式”大师,20世纪无可替代的文明勘察者 以历史视野诊断社会科学,重释文明与现代 直面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感和权力,观照人的境况 洞悉群体间的高低倾轧,揭出表象下的动力规律 群际关系的经典范式,回应变化中的人类不平等 一座社区内,数代定居的“建制者”与新近迁的“外来者”不期而遇,却在此后数十年间始终刻板地对垒。前者以集体霸凌主动出,后者则在忍耐之中节节败退……

售       价:¥

纸质售价:¥30.80购买纸书

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德]诺贝特·埃利亚斯 [英]约翰·L· 斯科特森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7-01

字       数:15.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建制者与外来者》是社会学大家埃利亚斯及其学生斯科特森的合著作品。1960年前后,他们在英格兰工业小镇“温斯顿帕尔瓦”展了一项社区调查,并在当地观察到,早期就定居于该社区的居民群体(“建制者”)与后期随迁徙形成的新街区的居民群体(“外来者”)之间存在矛盾与区隔。同样是工人阶级,前者具有较强的群体内部凝聚力,而后者的凝聚力则相当松散。建制者在社区内掌握权力,他们在社区各层级的组织、协会中垄断关键职位,不允许外来者这些组织。前者自视为“体面”的一方,对后者不遵从“文明”规范深感厌恶,不断排斥、污名化后者;后者则在这一处境中逐渐受,甚至强化了对方施加给自己的恶名。 通过回溯该社区的形成史,深剖析不同街区各自及之间的结构与动力学,作者从这个微观社区案例中提炼出了“建制者—外来者构型”的普遍模型,回答了这种社会构型如何在相互依赖的群体的动态关系中生成并固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指出,在通常被“种族”“阶级”“性别”等标签分类的种种群体关系背后,都贯彻着与此相似的根本动力结构。因此,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这些至今困扰人类社会的群体间不平等问题。【推荐语】<br/>“百科全书式”大师,20世纪无可替代的文明勘察者 以历史视野诊断社会科学,重释文明与现代 直面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感和权力,观照人的境况 洞悉群体间的高低倾轧,揭出表象下的动力规律 群际关系的经典范式,回应变化中的人类不平等 一座社区内,数代定居的“建制者”与新近迁的“外来者”不期而遇,却在此后数十年间始终刻板地对垒。前者以集体霸凌主动出,后者则在忍耐之中节节败退…… 是什么因素从一始便断送了双方融合的可能,划清了“我们”和“他们”的界线?老是高人一等的“本地人”底气何在,总被嗤之以鼻的“外乡人”又为何鲜少回? 面对更大规模的群际压迫,我们该怎样以社区经验为模型,悬搁“种族”“阶级”“性别”“信仰”歧视等简化归因,直滋长不平等的根源?<br/>【作者】<br/>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1897—1990) 德裔犹太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的科学”,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人物。 生于德国布雷斯劳(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早年兼修医学与哲学,后转攻社会学,前后师从阿尔弗雷德·韦伯、卡尔·曼海姆;纳粹上台后流亡海外,战后在英国、德国、荷兰等地教书;后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并在此逝世。 作为享有盛誉的思想大师,其“文明化过程”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对日常生活史、身体与情感、现代性反思等领域的研究。代表著作有《文明的程》《宫廷社会》等。 约翰·L. 斯科特森(John L. Scotson,1928—1980) 中学教师,埃利亚斯在莱斯特大学的研究生。<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前言

序言

导言 关于建制者与外来者关系的理论论文

第一章 有关程序的问题

第二章 形成中的街区关系

第三章 第1区和第2区的总体情况

第四章 第2区以母亲为中心的家庭

第五章 地方协会和“老家庭”的网络

第六章 第3区的总体情况

第七章 对闲言碎语的观察

第八章 温斯顿帕尔瓦的年轻人

第九章 结论

附录一 认同的社会学方面

附录二 关于“社会结构”和“失范”概念的笔记

附录三 论“家庭”和“社区”的关系

部分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条) 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