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计算简史电子书

1.7大维度破解计算前世今生,一秒看穿AI“老底” 突破线性叙事,从记录、方法、视界、追求、流程、硬件、目标七大维度,系统拆解计算的演变。 2.“复活”关键历史现场,带你走技术突围的戏剧性瞬间 将抽象技术转化为文明突围的生存故事,让硬核知识触手可及。 3.直面AI时代困境,提供生存指南参考 如果AI成为决策者,人类如何保持主体性?如何破解“效率至上”引发的认知危机……冷静剖析技术狂潮中的文明悖论,从历史逻辑中提炼破局思维。

售       价:¥

纸质售价:¥69.40购买纸书

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成生辉 著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08-01

字       数:13.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软件系统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计算是人类未知的重要钥匙。从原始人在骨片上刻下第一道计数划痕,到今日计算速度达每秒百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这场跨越几万年的智力长征,塑造了文明的每一次跃迁。 本书以7个关键维度——记录的发展、方法的演变、视界的扩展、追求的革新、流程的更替、设备的换代与追求的改变,系统解析计算的化密码:古埃及人用“荷鲁斯之眼”分配粮食,无意中创了分数;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为解三次方程,被迫承认虚数的存在,却为量子计算埋下伏笔;计算员通过计算尺破解弹道轨迹,催生了现代编程的雏形……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写人类认知世界的语法。 计算不仅是工具,更是推人类文明程的新语言。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当计算从辅助工具演变为自主决策者时,新的文明困境随之浮现。本书在展示技术奇迹的同时,冷静审视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探讨人类该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危机。 本书以计算为主题,从多个视角探讨算法及算力演变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呈现出一个全面而生动的计算世界。这不仅是对技术发展的回顾,也是对人类与计算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这既是一部技术史诗,也是一份算法时代的生存指南。<br/>【推荐语】<br/>1.7大维度破解计算前世今生,一秒看穿AI“老底” 突破线性叙事,从记录、方法、视界、追求、流程、硬件、目标七大维度,系统拆解计算的演变。 2.“复活”关键历史现场,带你走技术突围的戏剧性瞬间 将抽象技术转化为文明突围的生存故事,让硬核知识触手可及。 3.直面AI时代困境,提供生存指南参考 如果AI成为决策者,人类如何保持主体性?如何破解“效率至上”引发的认知危机……冷静剖析技术狂潮中的文明悖论,从历史逻辑中提炼破局思维。 4.严谨科学与浪漫人文的巧妙融合,像读小说一样精彩 硬核概念生活化解读,无需数学背景,“小白”也能读懂的技术史诗。<br/>【作者】<br/>成生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AGI智媒体应用研发中心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人文工作室主理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曾任世界银行数字经济组顾问,曾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哈佛大学医学院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传播、人工智能、可视化等领域,发表40余篇高水平论文,出版10余部中英文专著,拥有1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担任《新闻与传播科学通报》主编,荣获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章,选多项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计划。<br/>
目录展开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记录的发展:从数字到数据

第1章 源于算“计”

第2章 数据,从混沌到秩序

第3章 大数据蔓延:信息洪流的光与影

第二部分 方法的演变:从运算到算法

第4章 书写宇宙的句法

第5章 公式的规律与方程的思维

第6章 伟大的算法

第三部分 视界的扩展:从平面到空间

第7章 几何为何

第8章 数形结合的巨变

第9章 可视计算的崛起

第10章 流形与拓扑

第四部分 追求的革新:从统计到智能

第11章 统计的意义

第12章 在数据中“挖矿”

第13章 数据的边界与真相

第14章 从数据到意识

第五部分 流程的更替:从纸带到软件

第15章 从“可计算数”到“NP-hard”

第16章 0和1,与机器对话

第17章 程序,“懒惰”的美德

第18章 超越危机

第六部分 硬件的换代:从算盘到芯片

第19章 机械计算的起源

第20章 可编程计算机

第21章 下一站,设备

第七部分 追求的改变:从准确到速度

第22章 越来越“准确”

第23章 速度的新命脉

第24章 算力之无限未来

第八部分 计算=核心竞争力?

第25章 驱动新时代的引擎

第26章 力量与枷锁

第27章 文明的博弈与未来

结语

累计评论(条) 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