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学术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海归学者”长期被光环笼罩: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卓越的科研成果、显著的社会声望与优渥的职业待遇,他们似乎成为学术成功的典范。然而,光鲜背后,其真实处境究竟如何? 《光环背后:中国新闻传播海归学者的身份认同与学术实践》透过社会文化的分析视角,基于作者自2014年至2024年间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界逾百位海归学者的深度田野调查与跟踪访谈,细致描绘了这一群体在回国后的身份建构与学术实践,构成对中国高校体系跨代际、跨区域的立体观察——受访者涵盖老中青不同世代,分布于北上广深、苏杭、南京、武汉,以及西安、合肥、济南、青岛、昆明、兰州、沈阳等城市。 本书力图还原海归学者作为具体个体的学术生活与身份实践,展现了海归学者回国后所面临的适应与博弈、热情与倦怠、梦想与困境之间的张力,以及他们的调适过程。通过呈现这些鲜活的生命故事,作者不仅揭示了海归学者群体在重返本土学术场域后面临的冲突与平衡,也拓展了我们对新闻传播学研究者知识生产的理解维度。 本书旨在破对“海归学者”的单一想象,将人们关注的视线重新拉回到人的真实处境、经验和感受,推动我们反思知识生产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并由此启关于学术意义、社会与学术公共责任的广泛讨论。<br/>【作者】<br/>苗伟山 清华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曾在多所高校担任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埃默里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 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传播与社会学刊》,以及众多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如:Journal of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New Media & Society,Social Media Society,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The Information Society,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Science Communication等。多次荣获国际传播学会年会等国际会议教师组最佳论文奖。担任50余本英文SSCI学术期刊和多家海外出版社的评审专家。 作为一名批判数字文化研究者,研究兴趣集中在科技、文化与社会的互动中涌现出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正义与平等议题。此外,持续关注学术知识生产的社会文化意涵,并将其视为通向自我探索、社会和现实改造的实践路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