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史语所新典范的生成
第一节 域外汉学的发展与民国学界的回应
一、知识原材料的外流与民国学人的忧虑
二、域外汉学的发展对民国学术界的冲击
三、民族主义情感推动下学术新风的开创
第二节 “与外人角胜”:史语所的创办
一、“睹异国之典型,惭中土之摇落”
二、傅斯年的学术思想与史语所的创办
三、“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四、世界眼光:“外国人之助力断不可少”
第三节 时代环境变迁与史语所的演进路径
一、十年有成:初创与发展
一、专书部分:29种
二、论文:245篇
三、史料丛刊:4种
四、正在进行中或已撰成待付梓的论著有:
二、再创辉煌:播迁与成就
第二章 史语所的运作机制
第一节 组织章程:制度与人事
一、《组织大纲》的拟定与缺陷
二、《暂行组织大纲》与组织架构的奠定
三、《章程草案》与组织结构的实景反映
第二节 研究组别:困境与调适
一、最初的设想
二、困境与调适
第三节 运作模式:集众研究与个人研究
一、集众研究
二、个人研究
第四节 人才培养:成就若干“少年学者”
一、人才招收的方式
二、人才培养的路径
第五节 经费收支:时局波动与工作开展
一、时局波动与经常费、临时费收支
二、中基会与史语所工作之开展
三、中庚会与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
第三章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的求新趋向
第一节 《集刊》的创办与史语所工作之彰显
一、《集刊》的创办与刊印历程
二、《集刊》与史语所的工作进路
第二节 《集刊》与中国史学的现代化
一、《集刊》论文分类与发文倾向
二、融合西方学术理念研治中国史
三、发掘新史料以开辟研究新领域
四、发扬中国史家擅长考证的传统
第三节 《集刊》与现代学术社群
一、反映学术机构互动
二、折射现代学人关系
三、作者群的新旧更替
第四节 《集刊》与国际学界的接轨
一、《集刊》的求新趋向
二、构筑中外学术交流新平台
第四章 史语所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域外汉学刺激下的学术取向
一、规模宏大的史料整理
二、史无前例的语言调查
三、震惊中外的考古发掘
第二节 引领断代史研究的纵深发展
一、先秦史研究的深化
二、中古史研究的推进
三、辽金史研究的建树
四、明代史研究的开拓
第三节 开辟专门史研究的崭新领域
一、古文字研究的出色成就
二、谶纬学说的学术史考察
三、汉代制度史研究的发覆
四、中古经济史的深入探研
第五章 “本土”与“域外”:史语所学术成就的双重定位
第一节 新旧中西之间的学问
一、史料拓展与史实发覆
二、治史理念与学术分野
三、以小见大的治史旨趣
四、“疏通致远”的治史视野
第二节 经世与考据的双重合奏
一、时代变局与民族关怀
二、学术研究与爱国思想
第三节 推动中国史学走向现代化
一、奠定中国史学专业化基础
二、建构科学中国史学的贡献
第四节 学术成就的域外回响
一、域外影响的自我定位
二、日本学术界的推重
三、欧美学术界的认可
第五节 主流之争与研究局限
一、主流之争
二、研究局限
结语
附录一 历史语言研究所人员流动变化表(1928—1948)(1)
附录二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目录分类(1928—1948)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