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独取一穴候气针灸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2.60购买纸书

3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黄建业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1-01

字       数:5.8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广东省名中医黄建业先生,1965年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其父是广东罗定名中医,他从小受到医学薰陶,在学医期间,逢星期天,常与黎泽泉、刘录邦、肖鑫和等同学,到我父,岭南针灸名医,原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组老师韩绍康家中学习针灸和中医内科。当时我也随父学医,常与他共同探讨中医学中的疑难问题。毕业后,先后在南丰医院与封中医院业医,并为封中医院副院长,直至退休。他承传了“韩氏一针候气法”,熟练运用针灸、中医药辨证论治诊病,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和不少疑难病证,其医德、医风和医术深受群众称赞。 1992年8月,联邦德国(现德国)国际中医学会主席Prof.Dr.C.H.Hempen(韩鹏教授)曾到封与他学术交流。他先后到美国、马来西亚、德国、香港讲学和学术交流,并多次被邀请回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讲授传统候气针灸学术。退休后受聘于佛山中医院等单位为内科、针灸专家, 2016年又在佛山设“黄氏中医馆”,继续为人治病,造福于当地群众和培养学术班人。他还勤于写作,诊证之余,不断地将他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成文,发表于国内、外医学刊物或在学术交流会上交流;并对后学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教导;在中医、针灸等学术方面多有建树。现他将多年来的文章、医案和讲稿汇集成编,以期与同道共享,并利于后学,为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学再作贡献。谨以此为序。<br/>【作者】<br/>黄建业(1939-),广东罗定人,1965年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主任中医师,曾任封中医院副院长;第一批广东省名中医、省山区建设优秀人才、省首批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省针灸学会针法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在校期间,除受系统中医及现代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外,还师从岭南针灸名家韩绍康老师,学习《内经》传统针灸---“韩氏一针候气法”,得其悉心指导,是其学术传承人;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36篇,获奖8篇,其中三篇经有关专家鉴定达“国内先水平”,代表作“候气针灸法”获1999年度省中医药科技步三等奖。<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自序

第一章 上乘针法韩师指引

第一节 如何“独取一穴”

一、独取一穴的由来

二、独取一穴的关键——候气

三、独取一穴候气针灸

第二节 无痛点进针

一、“无痛点针刺法”的由来

二、“无痛点针刺法”的运用

第三节 我是如何进行候气针灸的

一、分经辨证——确定疾病所在经脉

二、确定选穴——独取一穴

三、候气针灸的操作手法

第二章 神在秋毫可贵难能

第一节 人迎寸口诊脉法

一、什么是人迎寸口诊脉法

二、诊人迎与寸口脉操作手法

1.人迎大于寸口(以寸口属正常为前提,下同),病在手足三阳经

2.寸口大于人迎(以人迎属正常为前提,下同),病在手足三阴经

3.人迎小于寸口(以寸口属正常为前提,下同),为手足三阳经脉虚

4.寸口小于人迎(以人迎属正常为前提,下同),为手足三阴经脉虚

5.人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予之短期

6.人迎寸口俱小,为阴阳气俱不足之候

7.左右手人迎、寸口脉相异时

8.权衡人迎寸口脉大小之标准在关尺脉

三、“人迎寸口诊脉法”应用经验举隅

第二节 怎样学习候气针灸法

一、营卫往来的规律

二、正确掌握补、泻、导的“度”

三、对医患的要求

第三节 “针下气”——针下辨邪正的依据

一、“针下气”是客观存在并可以被感知的

二、遇到“针下气”时医者的感觉

三、调动“针下气”时患者的感受

第四节 候气针灸补泻的“度”

一、针刺的“度”

二、医生的“他觉”标准

三、总结

第三章 实践《内经》继承发扬

第一节 一针疗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一、何谓一针疗法(候气针灸法)?

二、一针疗法能解决哪些问题?

(一)治疗疾病

(二)协助辨证、指导用药

1.协助辨证

2.指导用药

3.验证中医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如何运用针刺手法诱导经络感传

一、补法

二、泻法

三、导法

第三节 经络学说

一、经络学说

二、经络营气卫气学说表解

第四节 “针下八纲”——针下辨虚实

一、何谓“针下八纲”

二、为何要认识和掌握针下八纲

三、如何学习和掌握“针下八纲”

第四章 独取一穴实例解说

第一节 外关之妙用

一、针治感冒,首推外关

二、表里同病,当取外关

三、暑热入里

四、暑热内陷心包

五、输液反应高热寒战

六、小结

第二节 支沟与胁痛

第三节 内关与血证

第四节 阴虚不足尺泽治

第五节 活用风池穴

第六节 阳不入阴照海愈

第七节 合谷的妙用

第八节 失语哑门、廉泉治

第九节 候气针光明,一针治愈青光眼

附 篇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