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电子书

与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的本质主义倾向不同,东亚文化与哲学的内蕴是非本质/不在场的。老庄的虚,禅宗的空,都排除了封闭式、实体性的本质概念,在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无为、自然状态中,了新的意义视域,同时也了一扇面向陌生者的友善之门。 这种非本质主义或说不在场的文化与哲学,在东方的城市结构和布局、美术作品、建筑风格、舞蹈戏剧、装饰艺术、饮食习俗、园林设计、日常礼仪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以至于在对待海洋/水的不同态度上,作者都揭示出东方人对水的亲近、崇尚与西方人对水的恐惧、征服之根本差异。

售       价:¥

纸质售价:¥51.00购买纸书

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德]韩炳哲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07-01

字       数:6.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 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则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就是如此”,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内在之外。如果说道避了确定与指称,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为它在流动,因为它像河流一样曲折蜿蜒。它描绘着事物的不断转化,描绘着世界的过程性。 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由作为与行动的决断、意识与反思的高光所决定。相反,人们通过退避到不在场,通过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让它发生,就好像那明亮的房间,正是因为它的空,才有能力收很多的光。人们追求的不是果断的行动,而是随意与轻松。这大概就是与西方自由观念相对应的东亚自由观念。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7月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8月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7月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8月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8月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7月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韩炳哲作品(第3辑) 《大地颂歌:花园之旅》(2024年1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时间的香气:驻留的艺术》(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叙事的危机》(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ie Krise der Narration.<br/>【推荐语】<br/>与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的本质主义倾向不同,东亚文化与哲学的内蕴是非本质/不在场的。老庄的虚,禅宗的空,都排除了封闭式、实体性的本质概念,在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无为、自然状态中,了新的意义视域,同时也了一扇面向陌生者的友善之门。 这种非本质主义或说不在场的文化与哲学,在东方的城市结构和布局、美术作品、建筑风格、舞蹈戏剧、装饰艺术、饮食习俗、园林设计、日常礼仪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以至于在对待海洋/水的不同态度上,作者都揭示出东方人对水的亲近、崇尚与西方人对水的恐惧、征服之根本差异。 而万物一体、无分别、流动性,灵活的相互转化和过渡,正是东方美学神韵的妙趣所在。在一种不在场的气氛中,自我体会到一种舒缓的轻松和泰然,从而放弃了终极性和僵滞状态的存在,达至一种“无我”亦“无人”的东方式自由境界。<br/>【作者】<br/>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br/>
目录展开

前言

本质与非本质——无住

封闭与开放——不在场的空间

光与影——不在场的美学

智与愚——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陆地与海洋——思维策略

作为与发生——超越主动与被动

问候与鞠躬——友善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