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电子书

(1)当下的社会是一个衰退的社会,一个商品化的社会,缺少使人们团结一致的象征体系。不受限制的新自由主义和不可阻挡的商业力量导致了21世纪的社会危机。个体认同的自恋化倾向和“群体转向内在”的病态心理由此而起。我们都成了原子化社会大潮中的个体漂流者。 (2)作者认为,仪式是人们共同的认知方式和价值体系,这由社会成员在仪式中分享象征物造成,它提供了一个立足,我们借此能够理解时间/历史。作者追溯了古希腊时代的游戏观念,以及历史上的某些民族传统,直到最近的电影艺术中体现出的生活样貌,木三分地揭示出过度的肯定性使社会陷病态,病因在于“不是过少,而是过多”。

售       价:¥

纸质售价:¥43.50购买纸书

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德]韩炳哲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08-01

字       数:5.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 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而如今一统天下的是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如今的世界在符号方面非常贫乏。数据和信息没有象征力量,因此它们不容被再认识。符号的贫乏使得本来用于创造意义和共同体、稳固生命的图像和隐喻悉数流失。持续的体验在减少,而偶然性在急剧增加。 仪式和典礼是真正的人类行为,令生命显得喜庆又神奇。它们的消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庸俗化,是把生命变成生存。因此,通过对世界重新附魅,可望获得一种治愈的力量,以抵御集体自恋。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7月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8月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7月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8月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8月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7月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 韩炳哲作品(第3辑) 《大地颂歌:花园之旅》(2024年1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时间的香气:驻留的艺术》(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叙事的危机》(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ie Krise der Narration.<br/>【推荐语】<br/>(1)当下的社会是一个衰退的社会,一个商品化的社会,缺少使人们团结一致的象征体系。不受限制的新自由主义和不可阻挡的商业力量导致了21世纪的社会危机。个体认同的自恋化倾向和“群体转向内在”的病态心理由此而起。我们都成了原子化社会大潮中的个体漂流者。 (2)作者认为,仪式是人们共同的认知方式和价值体系,这由社会成员在仪式中分享象征物造成,它提供了一个立足,我们借此能够理解时间/历史。作者追溯了古希腊时代的游戏观念,以及历史上的某些民族传统,直到最近的电影艺术中体现出的生活样貌,木三分地揭示出过度的肯定性使社会陷病态,病因在于“不是过少,而是过多”。 (3)仪式规则不仅塑形社会结构,而且赋予生命以意义和情感。作者对仪式的考古学寻踪和人类学探求,并非旨在恢复旧日的仪式,而是期冀建构今日的仪式或仪式感。这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关乎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地”,这正是东西方哲学家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br/>【作者】<br/>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br/>
目录展开

前言

生产强制

本真性强制

闭合的仪式

节日与宗教

生死游戏

历史的终结

符号帝国

从决斗到无人机战争

从神话到数据主义

从诱惑到色情片

参考文献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