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及应用电子书

本书从历史、基础知识、架构、部署、标准、安全、应用等维度,较为*地介绍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内涵、发展与应用。

售       价:¥

纸质售价:¥44.40购买纸书

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谢家贵 等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01

字       数:9.8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理论与教程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从历史、基础知识、架构、部署、标准、安全、应用等维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内涵、发展与应用。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经被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普通民众熟知,被更多的企业受,该体系在全方面提升企业和产业效能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终将成为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及数字工业时代的关键引擎之一,同时意味着这一体系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本书可以作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门读物和相关发人员的参考书。<br/>【作者】<br/>谢家贵,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及其系统、互联网域名系统的研究与发工作。近年来,在工业互联网标识及域名领域申请发明专利17余项,其中国际PCT专利3项;20余件软件著作权,在IETF发表7篇RFC草案,学术论文15篇。在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和域名领域,独立承担或核心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大型项目,包括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灾备节、星火·网及互联网域名工程等。<br/>
目录展开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工业互联网发展简史

1.1.1 互联网

1.1.2 工业软件

1.1.3 工业网络

1.1.4 工业互联网

1.2 互联网DNS

1.2.1 域名结构

1.2.2 资源记录

1.2.3 服务器分类

1.2.4 解析流程

1.3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第二章 标识的基础知识

2.1 标识编码体系

2.1.1 GS1

2.1.2 Handle

2.1.3 OID

2.1.4 Ecode

2.1.5 VAA

2.1.6 DID

2.1.7 MA

2.2 标识编码关键要素

2.2.1 编码原则

2.2.2 已有优先

2.2.3 表现多样

2.3 标识载体

2.3.1 一维条码

2.3.2 二维码

2.3.3 射频识别码(RFID)

2.3.4 近场通信标识(NFC)

2.3.5 主动标识载体

2.4 标识语义化

2.4.1 RDF语义数据模型

2.4.2 标识数据语义化过程

2.4.3 数据描述

2.4.4 状态描述

2.4.5 上下文描述

2.4.6 数据字典

2.4.7 映射

2.4.8 语义库

2.4.9 数据语义信息示例

第三章 标识解析体系架构

3.1 总体架构

3.1.1 根节点

3.1.2 国家顶级节点

3.1.3 二级节点

3.1.4 企业节点

3.1.5 递归节点

3.1.6 托管与灾备节点

3.2 标识注册

3.2.1 注册管理

3.2.2 注册协议

3.3 标识解析

3.4 解析协议

3.4.1 权威解析协议数据包

3.4.2 权威解析协议功能

3.5 标识数据参考模型

第四章 标识解析体系部署实施

4.1 标识解析体系实施架构

4.1.1 设备层

4.1.2 边缘层

4.1.3 企业层

4.1.4 产业层

4.1.5 部署模式

4.2 二级节点

4.2.1 架构

4.2.2 命名规则

4.2.3 设计要求

4.2.4 基本功能

4.2.5 安全要求

4.2.6 部署要求

4.2.7 运营规范

4.2.8 节点对接

4.2.9 性能指标

4.3 企业节点

4.4 递归节点

第五章 标识解析体系的标准体系

5.1 整体架构标准

5.2 编码与存储标准

5.3 标识采集标准

5.4 解析标准

5.5 交互处理标准

5.6 设备与中间件标准

5.7 异构标识互操作标准

5.8 应用标准

5.9 标准制定组织架构

第六章 标识解析体系安全

6.1 安全风险

6.1.1 漏洞和威胁

6.1.2 风险

6.1.3 安全风险分析模型

6.2 安全防护

6.2.1 安全防护对象

6.2.2 接入认证

6.2.3 网络安全框架

6.3可信解析

6.3.1可信计算

6.3.2可信服务关键要素

6.3.3可信工业数据空间

6.3.4 IDIS可信解析

6.4 容灾

6.4.1 容灾方式

6.4.2 评估指标

6.4.3 容灾架构

6.5 容错

6.5.1 错误源

6.5.2 冗余类型

6.5.3 容错处理

6.5.4 容错策略

6.5.5 容错模式

第七章 标识解析体系应用

7.1 标识应用

7.1.1 典型特征

7.1.2 标识应用图谱

7.1.3 挑战

7.2 电力装备行业

7.2.1 标识解析实施架构

7.2.2 标识对象分析

7.2.3 标识数据应用

7.2.4 应用案例——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7.3 船舶行业

7.3.1 产业链

7.3.2 标识对象分析

7.3.3 应用案例——船舶制造智能化管控

7.4 汽车行业

7.4.1 产业链

7.4.2 行业特点

7.4.3 转型方向

7.4.4 标识数据分析

7.4.5 应用案例——新能源汽车电池溯源与回收

7.5 石化行业

7.5.1 产业链

7.5.2 行业特点

7.5.3 变革方向

7.5.4 标识对象分析

7.5.5 标识数据分析

7.5.6 应用案例——化工设备运行状况在线监测及预警

7.6 供应链

7.6.1 供应链和工业互联网

7.6.2 供应链和标识解析

7.7 智能制造

7.7.1 部署架构

7.7.2 生产环节应用需求

7.7.3 应用模式

第八章 挑战、前景与未来

8.1 标识解析体系的挑战

8.2 标识解析的前景

8.3 标识解析和工业智能

8.4 标识解析和工业区块链

8.5 标识解析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附录A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