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跨学科课程的杨浦构建与研究电子书

本书为充分梳理和提炼区域跨学科课程实践经验的研究成果。

售       价:¥

纸质售价:¥84.50购买纸书

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陈琳 著

出  版  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2-01

字       数:22.0万

所属分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21世纪以来,构建跨学科课程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有效提升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路径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市杨浦区展了跨学科课程发与实施的先期探索,并将所获得的丰富实践经验梳理总结汇编成本书,有助于教育界同仁参考和借鉴。 本书共有三个篇章。第一篇是“溯源”,介绍了跨学科课程展的理论溯源,呈现了具有明显区域化特征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二篇是“践行”,介绍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理论研究与行动经验,并辅之以课程说明与教学案例;表现了不同学段学校围绕“杨浦滨江”这一共同的本地资源,展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概貌。第三篇是“启思”,主要从跨学科课程的特与认证、资源转化、作业建议,以及教师研修等方面,既对前文内容行补充说明,也对跨学科课程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展望。<br/>【推荐语】<br/>本书为充分梳理和提炼区域跨学科课程实践经验的研究成果。<br/>【作者】<br/>陈琳,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中学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国教师研修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指导专家。编著出版《聚焦初中生科学思维发展的跨学科学习》《课程领导力的上海高中行动》《上海市杨浦区初中科学学科“创智课堂”实践指南》等。发主持“基于科学素养的跨学科自主探究活动实践研究”“初中生跨学科体验资源型课程的发与实施”“STEAM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学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人工智能课程资源的高中选修课转化”等研究项目。<br/>
目录展开

目 录

前言

溯源

第一章 跨学科课程的概念溯源

第一节 跨学科课程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跨学科课程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跨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

一、多学科性

二、主题性

三、构建性

四、创新性

五、普适性

第四节 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模型

一、流程图模型

二、中心聚焦模型

三、阶梯式模型

四、多层次并列模型

五、树状分支模型

六、双向互动模型

第五节 杨浦区中小学跨学科课程建设特色

第二章 跨学科课程的整体设计

第一节 设计理念的确立

一、“核心素养”理念

二、“五育融合”理念

三、“STEAM教育”理念

四、“深度学习(大概念)”理念

五、“发现教育”理念

六、“生活教育”理念

七、指向超学科的跨学科教育思想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挖掘

第四节 教学内容的提炼

第五节 教学方法的选用

第六节 课程评价的设计

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

三、兼顾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跨学科特色的过程性评价

第七节 课程框架的构建

践行

第三章 跨学科课程的小学行动

第一节 基于内涵理解的跨学科课程

第二节 大概念统整下的跨学科课程

第三节 丰富的跨学科教师研修活动

第四节 走进案例

教学案例3-1 会呼吸的雨水花园(7)

一、内容说明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过程

(一)绘制心中的“雨水花园”

(二)绘制“雨水花园”生态链

(三)“雨水花园”竞标会

雨水花园之梦中仙境

四、成效与反思

(一)巧设趣味活动,点燃学习热情

(二)借助思维工具,提供学习支架

(三)分配学习导师,提供个性支持

(四)成果与成效

教学案例3-2 独一无二的“滨江DREAMS号”(8)

一、背景介绍

二、课程单元的设计

(一)步骤1: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提炼大概念

(二)步骤2:确定评量证据

(三)步骤3:设计学生完成理解和迁移的学习活动

三、课程单元的实施

(一)巧设驱动性问题情境,开启活动之旅

(二)优化学习实践过程,起航项目之实

(三)巧搭项目学习支架,领航项目之行

(四)巧借成果过程评价,引领迭代之终

(五)分配学习导师,提供个性支持

四、成果与成效

教学案例3-3 缤纷乐高,助力跨学科(9)

一、内容说明

二、学习目标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激发,引出主题

1.围绕视频中赛车比赛体现的“力”,开展分组讨论

2.各小组代表交流

3.教师评价并引出主题

(二)模型拼搭,开展探究

1.两人一组轮流进行模型的搭建

2.实验一:使用中号黄色车轮进行测试

3.引导发现

4.实验二:使用小号灰色车轮和大号白色车轮进行测试

5.引导发现

6.思考

(三)延伸拼搭,激发创造

1.利用剩余的积木个性化呈现赛车

2.小组展示个性化赛车

(四)自设情境,创编故事

(五)评选优秀小组(表3—9)

四、成效与反思

教学案例3-4 自动浇水装置(10)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呈现真实情境,提出核心问题

(二)引发参与兴趣,尝试主动探究

(三)巧设任务阶梯,深入探究过程

(四)利用简易教具,建立思维联系

(五)加强学科融合,追求精益求精

四、成效与反思

教学案例3-5 奇妙的动物仿生(11)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发现仿生之象

(二)解开仿生之谜

(三)探究仿生之旅

1.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2.小组整理,汇报数据

(四)分享仿生之果

(五)评定优秀小组(表3—10)

四、成效与反思

第四章 跨学科课程的初中行动

第一节 基于分科历史渊源认知的跨学科理解

第二节 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初中跨学科课程

第三节 初中跨学科课程应用建设与模式分析

第四节 走进案例

教学案例4-1 如何让每片叶子获取尽可能多的阳光(1)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资源准备

1.请教生物老师:课程设计的可行性评估

2.阅读专业文献:课程设计的专业性提升

3.生物实地考察:课程设计的实用性拓展

(二)实践过程

1.如何让每片叶子获取尽可能多的阳光?

2.分叉:从一根树枝到一串数字

3.用数列递推公式描述图片中的植物

4.旋转:以怎样的角度错开生长?

四、成效与反思

(一)生物老师:植物的叶序意犹未尽!

(二)数学老师:斐波那契数列为何浅尝辄止?

(三)学生:老师您是教什么学科的?

教学案例4-2 疫苗接种,人人有责(6)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了解经典的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SIR仓室模型

1.用数学语言描述假设1

2.用数学语言描述假设2和假设3

3.建立SIR仓室模型

(二)活动1:利用SIR仓室模型,探究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1.探究方式1: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探究

2.探究方式2:利用数学进行分析探究

(三)活动2:结合数学模型和生命科学原理,探究防疫措施的必要性

(四)活动3:利用反映疫苗接种率和病毒传播之间关系的动态曲线图,制作科普宣传作品

四、课程评价

五、成效与反思

(一)聚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整体评价

1.关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2.关注真实学习的持续性影响

3.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课程实施获得的效果

(三)总结得失,提炼经验

教学案例4-3 小豆大用(8)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引出大豆

(二)重识大豆

(三)大豆种植

(四)大豆饮食

(五)大豆贸易

四、成效与反思

教学案例4-4 海上溢油消除记(10)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危机重重

1.海洋劫难

2.抽丝剥茧

3.小组汇报

(二)应急预案

1.任务通知

2.头脑风暴

3.设计预案

(三)海上救援

1.方案分享

2.实施方案

3.总结优化

四、成效与反思

(一)创设真实情境

(二)设置合理条件

(三)构建完整问题链

(四)设计评价方式

教学案例4-5 仿生机器人制作(14)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了解大脑【生物学】

1.大脑“主宰”主人的一切思维与行为

2.动物大脑的形态和功能

(二)了解仿生脑【仿生学、电子学】

1.什么是仿生脑?

2.仿生机器人大脑的作用和特点

(三)人脑与仿生脑【生物学、仿生学、电子学】

1.人脑与仿生脑的区别:复杂性(表4—13)

2.知识链接

(四)了解机器人制作套件中的“大脑”【计算机学】

(五)课堂实践操作

(六)课程评价(表4—14)

四、成效与反思

(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激发探究意识

(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三)同学习、共探究

(四)注重细节,促进探究

第五章 跨学科课程的高中行动

第一节 跨学科学习的特征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跨学科课程

第三节 分阶段构建的课程框架

第四节 聚焦学习证据的课程设计

第五节 生动的跨学科教学形态

第六节 走进案例

教学案例5-1 茶叶有效成分的探究(10)

一、内容概述

二、学习目标

三、学习过程

(一)课前阅读

(二)课堂引入

1.故事引入

2.思维引导

3.科学思维养成

(三)列举茶叶的功效

1.学生分组开展探究

2.各小组进行阅读与讨论,教师依次巡视指导(图5—6)

3.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和总结的结果,教师及时点评(图5—7)

4.案例说明

四、成效与反思

教学案例5-2 让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19)

一、内容概述

(一)课程背景和缘由

(二)课程整体介绍

二、目标设计

(一)自主发展

(二)人文底蕴

(三)社会参与

三、学习过程

(一)教学阶段设计

(二)教学过程

四、成效与反思

(一)课程与效果

(二)问题与挑战

教学案例5-3 指间大工程(23)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目标

(一)动手实践方面

(二)创意思维方面

(三)团队合作方面

三、课程内容

(一)项目整体设计

1.充分动手实践

2.横向拓展视野

3.纵向循序递进

(二)项目实施案例

1.项目引入

2.布置任务

3.活动实施

4.活动评价

四、成效与反思

教学案例5-4 建设“碳中和”校园(24)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三、学习过程

(一)碳知道

1.活动目标

2.活动内容

3.指导策略

(二)碳足迹

1.活动目标

2.活动内容

3.指导策略

(三)碳减排

1.活动目标

2.活动内容

3.指导策略

(四)碳中和

1.活动目标

2.活动内容

3.指导策略

(五)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

1.活动目标

2.活动内容(表5—2)

3.指导策略

(六)综合实践活动——绿色校园环境教育方案设计

1.活动目标

2.活动内容

3.指导策略

四、成效与反思

教学案例5-5 实验室艺术微改造(31)

一、内容概述

二、目标设计

(一)理念

(二)目标

三、学习过程

(一)实施问卷,了解诉求

(二)创设情境,整体布局

(三)师生共创,共同实施

1.教学活动框架(图5—23)

2.课程教学概述

四、成效与反思

附件:满意度测量问卷

第六章 跨学科课程的学段异构

第一节 明晰核心素养,梳理关键问题

第二节 聚焦整体目标,夯实框架体系

第三节 优化教学氛围,发挥辐射效能

第四节 走进案例

课程方案6-1 寻梦滨江,筑梦未来(2) ——平凉路第三小学“滨江DREAMS”跨学科课程实施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一)内容筛选的具体要求

1.立足历史与现实特色

2.立足兴趣与生活需求

3.立足年龄与学段特点

(二)课程学习单元的设计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要求

1.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

2.目标导向和准备充分

3.内容分层和形式多样

4.灵活课时和走班实施

(二)课程活动组织

1.课时安排

2.环境建设

3.具体安排

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策略

1.对学生的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七、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管理架构

(二)师资培训

1.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

2.建立健全日常教研制度

(三)资源保障

(四)经费保障

(五)安全保障

典型课例6-1 一滴水的旅行(3)

一、避免“纸上谈兵”,实践创造活力

二、打破学科壁垒,生成滨江活力

(一)关键过程与学生学习表现

1.科学整合问题,让学习更贴近生活

2.巧用多维资源,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3.学会自我反思,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4.勇于展示成果,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二)实施效果与反思改进

三、丰富学习体验,增添教育活力

(一)破除学科壁垒,强化不同学科教师的联合意识和主动性

(二)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课程方案6-2 创意滨江,放飞理想(4) ——存志学校“杨浦滨江创意地图的绘制”跨学科课程实施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

(一)站点一:地图中的点、线、面——绿之丘站

1.活动目标

2.活动过程

3.活动任务单(表6—14)

4.任务实施过程

5.创意地图成果样例(图6—5)

(二)站点二:乡土草本植物与水中微生物的观察——东方渔人码头站

1.活动目标

2.活动过程

3.活动任务单(表6—15)

4.任务实施过程

5.创意地图成果样例(图6—6)

六、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总表(表6—16)

(二)课程评价量表示例(以量表D为例)

七、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管理架构

(二)师资培训

(三)保障措施

典型课例6-2 探秘雨水花园(5)

课程方案6-3 魅力滨江,点亮志向(6) ——杨浦高级中学“模拟政协”跨学科课程实施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一)内容筛选的具体要求

1.立足区域特色与社会现实

2.立足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

3.立足情境模拟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学习单元的设计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要求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3.构建灵活的修习模式

(二)课程活动组织

1.课时安排

2.环境建设

3.具体安排(表6—21)

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过程性评价

2.自主性评价

3.激励性评价

(二)评价策略

1.学生学习评价

2.教师的教学评价

3.对学校课程的评价

七、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管理架构

(二)师资培训

(三)资源保障

典型课例6-3 建言滨江空间(7)

一、突破传统课堂,学生自主发展

二、打破学科壁垒,探索滨江活力

(一)学习结构图(图6—12,图6—13)

(二)关键过程与学生学习表现

1.学生自主探究,从话题向问题转化

2.加强任务与情境的匹配度,促进学生讨论探究

3.组组交流互评同,促进自我反思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改进

三、聚焦思维发展,挖掘教育深度

(一)开展实地调研与合作探究的活动模式

(二)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指导性相结合

(三)实行多元的评价体系

启思

第七章 跨学科课程的杨浦启思

第一节 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模型

一、结构与分析

(一)加强理论研究,聚焦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向

(二)着力实践层面,激发课程体系建设的生长潜能

(三)搭建保障层面,夯实课程体系建设的持续稳定

(四)关注衔接部分,落实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勾连

二、思考与建议

(一)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育素养

(二)强化课程体系内在的逻辑与结构

(三)凸显跨学科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第二节 构建跨学科教师研修新样态

一、“学·研·教”是跨学科教师研修的主要模式

二、“学·研·教”跨学科教师研修的理念与目标

(一)变单学科共同体为跨学科共同体

(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分享

1.项目式研修

2.四环节式研修

3.快乐分享式研修

(三)变学科跨界为文化跨界

(四)变单一目标为复合目标

(五)变短时性触动启发为长程性系列支持

三、“学·研·教”模型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拓展课程视野

(二)解决跨学科资源短缺问题

四、“学·研·教”可催生跨学科教师的研究共同体

(一)自觉实现教师跨学科组合

(二)围绕主题展开跨学科研究

五、“学·研·教”能提升跨学科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一)“学·研·教”研修中的实践案例

(二)“学·研·教”研修中的教师成长

1.形成主动分享的研修观念

2.提高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

第三节 跨学科课程的特征与认证

一、跨学科课程的特征

1.独特性

2.优质性

3.典型性

4.整体性

5.实践性

6.创新性

二、跨学科课程的认证

1.课程理念设置

2.课程目标设计

3.课程设置特色

4.课程实施特色

5.课程保障条件

6.课程成果成效

第四节 发现身边的跨学科课程资源

一、学生:蕴含的跨学科课程资源

二、教师:创生的跨学科课程资源

三、学科:延展的跨学科课程资源

四、社区:蕴含的跨学科课程资源

第五节 用一定的技术建设跨学科课程

一、课程设计是跨学科课程开发的切入

二、文化摄入是跨学科课程开发的突破

三、主体观照是跨学科课程开发的关键

四、学生参与是跨学科课程开发的核心

第六节 跨学科课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

一、跨学科课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特征

二、跨学科课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建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