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南京佛教通史-明清民国卷上电子书

南京作为中国东南文化重镇,包括佛教在内的各类传统思想文化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遗存。本书把南京佛教放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行考察、分析与论述,在系统梳理南京佛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注意揭示南京佛教与当时社会条件、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侧重从学术的角度去梳理南京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在阐释南京佛教义理、思想时,注重其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佛教中国化的大框架里去探讨南京佛教文化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南京佛教文化中自身固有的十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亦成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本书的编纂、出版,对于发掘、整理南京的传统文化和推动南京新文化的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售       价:¥

纸质售价:¥748.50购买纸书

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赖永海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11-01

字       数:63.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典籍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南京佛教通史》全书共分三卷四册,逾250万字,上启六朝时期,下至明清民国,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叙述了佛教在南京地区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编写者鉴于佛教思想义理的发展变化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关系十分密切,在书中除了叙述佛教思想、宗派的发展脉络之外,对佛教与各个时代的王朝政治、佛教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行了较全面、深的揭示和论述。另外,由于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艺术在南京佛教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还按三个发展时期(即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民国)分别列有专章,力求以较翔实的史料和更宽广的视野,多视角、多层面地再现南京佛教的全貌和发展历程。<br/>【推荐语】<br/>南京作为中国东南文化重镇,包括佛教在内的各类传统思想文化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遗存。本书把南京佛教放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行考察、分析与论述,在系统梳理南京佛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注意揭示南京佛教与当时社会条件、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侧重从学术的角度去梳理南京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在阐释南京佛教义理、思想时,注重其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佛教中国化的大框架里去探讨南京佛教文化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南京佛教文化中自身固有的十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亦成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本书的编纂、出版,对于发掘、整理南京的传统文化和推动南京新文化的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作者】<br/>赖永海,1949年生,福建漳州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5届、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7届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教y部第8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2018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名家”称号。出版有《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等著作20余部,主编中国大陆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主编全球《中国佛教通史》。其中,《中国佛性论》2017年获“百部优秀中国图书输出奖”;《中国佛教通史》获第4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第6届教y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3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br/>
目录展开

绪论

第一章 明代南京佛教与社会

第一节 元明鼎革之世:由乱而治

一 元末红巾军与白莲教

二 元末宫廷藏传佛教

三 元末明初禅僧与儒士

第二节 明代南京的崛起与变迁:从首都到留都

一 南都繁会图

二 明初南京变迁因素

三 帝王之都,龙兴之地

四 留都的地位和作用

五 元明江南沿革及南直隶

第三节 明代南京佛教的分期

一 明初南京佛教的繁荣

二 明中叶南直隶佛教的涨与落

三 明末江南佛教的复兴

第二章 明初帝王与南京佛教

第一节 洪武帝与佛教

一 朱元璋早年的行童与游方僧生涯

二 金陵图王奉佛大业

三 僧官制度与明初佛道翊赞体制建构

四 洪武帝与明代的佛教政策

第二节 建文帝与佛教

一 建文新政宽仁及佛教政策

二 逊国披缁:史事与传说

三 忠义气节临难愤发

第三节 永乐帝与佛教

一 朱棣的佛缘与永乐政治

二 永乐帝的佛教政策与佛教事业

三 怀远:佛恩广被弘利益

第三章 明初江南高僧群的崛起

第一节 明初应召入京的高僧

一 明初首都南京高僧之构成

二 善世院创设与蒋山大法会

三 明初应召高僧法脉传承

第二节 明初应召的儒僧与僧官

一 全室宗泐与洪武僧官

二 南洲溥洽与建文僧官

三 斯道道衍与永乐时代

四 通儒僧与应召僧官

第三节 江南高僧群崛起成因及悲剧

一 延揽儒僧:“礼贤”政策的继续

二 善世被两间:方外通方内之门

三 儒僧入仕、出使宣化与辅佐藩王

四 清教录:党祸与文祸

第四章 明代南京佛教诸宗演化

第一节 诸宗传承及其特点

一 禅门“庵居知识”

二 临济“道契王臣”

三 其他诸宗态势

四 诸宗融会归净

第二节 “国初第一宗师”楚石梵琦

一 第一宗师由来

二 六坐道场,禅净并弘

三 “无愧妙喜诸孙”

第三节 云谷法会与江南禅道中兴

一 江南佛法禅道中兴机运

二 云谷法会开创江南禅道

三 阐扬禅道实修法门

四 素庵真节继兴禅讲

第四节 雪浪洪恩弘扬华严兼唯识

一 无极守愚南来弘讲

二 雪浪洪恩中兴江南法道

三 雪浪弟子分化四方

第五节 古心如馨中兴南山律宗

一 古心如馨志在弘律

二 古林开山与律学中兴

三 法戒香远,接席分灯

第五章 明代南京士绅社会与三教融合

第一节 开国文臣宋濂与明初儒佛关系

一 宋濂的生平与学问

二 宋濂与佛僧方外交游

三 斯文斯道,儒释一贯

四 禅教一致、三教融通

五 宋濂之死与《观化帖》

六 赘语

第二节 阳明心学与儒释融合

一 心学集成

二 龙场悟道

三 南都论学

四 归越讲学

五 圣学大道

第三节 金陵状元焦竑与泰州学派后劲

一 “国士”焦竑及其士林交游

二 焦竑涉佛论说与三教融合

三 支谈:三教融通

四 《楞严》等四经精解评林

五 林泉风致:以心学启实学

第六章 晚明佛教复兴及影响

第一节 憨山德清与晚明佛教复兴

一 憨山德清的生平及金陵佛缘

二 憨山德清的著作与佛学思想探微

三 憨山德清的弘化与交游圈考

第二节 紫柏真可与晚明佛教中兴

一 紫柏真可生平与法缘

二 紫柏真可的文集与佛学思想

三 紫柏真可的弘化交游

第三节 蕅益智旭:晚明佛教复兴殿军

一 蕅益智旭的自传与生平

二 智旭的弘法风格与著述

三 智旭的佛学思想与影响

第四节 晚明江南居士佛教群

一 理学背景的佛教居士

二 高僧交游的佛教居士

三 “文宗”钱谦益与佛教复兴余波

第七章 明代南京的佛教寺院

第一节 明代南京佛寺的发展过程

一 明初官建三大刹和五次大刹

二 明代中期南京寺院的发展

三 明代后期南京佛教寺院的发展

四 明代南京的其他寺院

第二节 明代的僧官制度与寺院经济

一 明代的僧官制度

二 分天下僧寺为禅、讲、教三类

三 度牒与僧籍制度

四 寺院经济制度

第三节 明代南京的佛舍利

一 献花岩佛齿舍利

二 天界寺佛牙舍利

三 天禧寺大报恩寺佛舍利

四 郑和与佛牙舍利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