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针灸解惑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6.60购买纸书

2675人正在读 | 4人评论 7.5

作       者:王启才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字       数:28.2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针灸解惑(第2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本书丰富的学术内容、新颖的逻辑思维、独到的学术见解、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确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无疑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学术*作;同时也是广大中医、针灸工作者深学习、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参考书。<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前 言

改“五脏六腑”为“六脏六腑

心包的“三个代表

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一)经深络浅

(二)经直络横

(三)经粗络细

(四)经少络多

奇经八脉加入十二经脉循行

奇经八脉有阴阳表里配偶

奇经八脉与脏腑有连属关系

十二经筋入内脏

十二经筋并非只是肌腱韧带

络脉也入内脏

任、督二脉的总纲地位应该突出

为没有任、督、冲三脉的男人们“鸣冤叫屈”

手太阴肺经从胸部出于“肩前腋上”

手太阴肺经起于“云门

足阳明胃经也是左右交叉循行的

阴市(音:shì)”应为“阳巿(音:fú)

足太阳经为十二经脉之核心

(一)分布范围

(二)与各脏腑、组织和经脉的联系

(三)腧穴数目

(四)生理功能

(五)病理反应

(六)诊断价值

(七)治疗作用

(八)防病保健

十五大络”应为“十六大络

脾经和胃经为何另有大络

考古问今论经络

(一)古人对经络的认识

1.经络是可见的

2.内联脏腑,外络肢节

3.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

(二)现代对经络的研究

1.经络与周围神经相关说

2.经络与神经节段相关说

3.经络与中枢神经相关说

4.经络与自主神经相关说

5.经络与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相关说

6.经络与控制论相关说

7.经络与血管相关说

8.经络与淋巴管相关说

9.经络与肌肉相关说

10.经络与结缔组织相关说

11.经络与生物电相关说

12.经络与电磁波相关说

13.经络与气功相关说

14.经络是综合传导系统说

15.经络系统独立存在说

(三)经络是客观存在的

论经络的平衡与失衡

(一)经络平衡在生理上的意义

(二)经络失衡在病理上的反应

(三)经络失衡在诊断上的价值

1.经络望诊

2.经穴切诊

3.经络电测定

4.知热感度测定

(四)经络平衡在治疗上的体现

1.左右交叉调治法

2.前后对应调治法

3.上下颠倒调治法

4.内外相合调治法

(五)经络平衡在预防上的意义

关于腧穴的分类

(一)阿是穴

(二)经外奇穴

(三)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意解

(一)部位奇

(二)数目奇

(三)取法奇

1.额中

2.三角灸

3.寅门

4.肓募

5.灸痨

(四)疗效奇

经外奇穴和新穴不可喧宾夺主

关于经外奇穴和新穴的“归经转正”问题

(一)崇骨(椎顶、太祖

(二)二椎下

(三)四椎下(巨阙俞)

(四)八椎下

(五)十二椎下(接脊、接骨)

(六)十五椎下(下极俞)

(七)十七椎下(腰孔、上仙)

(八)腰奇

(九)泽下

(十)大骨空

(十一)关兔

(十二)阑尾穴

(十三)胫上(脑清、足下垂)

(十四)小骨空

(十五)胃脘下俞(胰俞、八俞、胃下俞、胃管下俞)

(十六)臂中(手逆注、治瘫)

(十七)肘尖

(十八)太阳(前关、当容)

(十九)胆囊穴(陵下、治聋5)

乳中应该从传统经穴中淘汰出局

关于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问题

如何看待腧穴的作用

(一)沟通内外,转输气血

(二)反应病证,辅助诊断

(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整体治疗作用

4.特殊治疗作用

5.防病保健作用

腧穴的功能作用即“穴性

1.强身保健穴

2.补气穴

皮肤针施术

3.补血穴

4.安神穴

5.急救穴

6.升压穴

7.降压穴

8.祛风穴

9.止痒穴

皮肤瘙痒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病证,可见于许多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另外,黄疸、糖尿病、女子阴道炎、外阴白斑也常常伴有皮肤瘙痒。 曲池、合谷、血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膈俞等都是常用的针灸止痒穴。一般多用皮肤针叩刺或指压按摩,较少用艾灸疗法。瘙痒较轻者轻轻叩刺,瘙痒较重者应加重刺激并叩刺出血。如果加用皮肤瘙痒的局部叩刺,则疗效更好。 对于皮肤病引起的瘙痒来说,刺激上述止痒穴本身就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措施。而对于其他内科病、妇科病伴发的瘙痒,针灸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暂时的止痒作用。如欲根治,还需进一步从消除黄疸、纠正糖尿、清除白带、杀灭滴虫等方面综合治疗。

10.退烧穴

11.除寒穴

12.发汗、止汗穴

13.止咳平喘穴

14.化痰穴

15.止呕、催吐穴

16.消食穴

17.止泻、通便穴

18.利尿、消肿穴

19.调经穴

20.止血穴

21.止痉穴

22.宣通官窍穴

23.镇痛穴

二十总穴歌”释义及临床应用

(一)消化、养生“三里”留

1.足三里穴在消化方面的作用

2.足三里穴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

(二)腰背疼痛“委中”求

(三)头项、神志寻“后溪

(四)面口诸疾“合谷”收

(五)心、胃、神志取“内关

1.心血管系统病证

2.消化系统病证

3.神志系统病症

(六)胁肋、便秘找“支沟

(七)上肢、美容“曲池”好

(八)下肢、筋病“阳陵”优

(九)前阴、男女“三阴交

(十)肛门、腿肚“承山”搜

(十一)安神、健脑有“百会

(十二)神昏、惊狂掐“水沟

(十三)“大椎”清热、主骨病

1.热病

2.各种骨关节病

(十四)“丰隆”降脂、痰湿流

(十五)“中脘”治胃、通腑气

(十六)“膻中”乳房、气病休

(十七)“风池”祛风、疗五官

(十八)疏肝利胆“太冲”走

1.肝、胆及消化系统病证

2.下肢痿痹、瘫痪、足背及足趾麻木或肿痛

3.头面、五官病证

4.前阴及泌尿、生殖系统病证

5.神志病证

6.其他病证

(十九)异常反应取“阿是

(二十)强身健体“关元”灸

不合理、不实用的指量法应该废除

简易”而不准确

从“双手过膝”的刘备看风市定位取穴之误

(一)风市定位取穴古今文献复习

(二)风市定位取穴测量情况

1.一般资料

2.测量方法

3.测量结果

(三)风市的定位取穴法应予重新审定

骨关节病用穴误区——改“骨会大杼”为“骨会大椎”

介绍翳风治疗呃逆的新经验

(一)关于翳风穴主治范围的文献复习

(二)对翳风穴治疗呃逆的临床验证

(三)典型病例

(四)体会

(五)一点建议

阳陵泉穴的临床新用

(一)阳陵泉治疗范围古今文献复习

(二)对筋会阳陵和经筋入内脏的初步认识

(三)阳陵泉治疗内脏病证的具体应用

1.胆绞痛

2.心绞痛

3.胃肠痉挛

4.胃下垂、肝下垂

5.膈肌痉挛

6.遗尿或尿潴留

7.泌尿系绞痛

8.阳痿、阳强、疝气、子宫脱垂

章门不用细寻吗

关于针刺透穴

(一)因人制宜

(二)按部而取

(三)依病而论

1.辨阴阳

2.明表里

3.察寒热

4.分虚实

5.新病、轻病浅刺透穴,久病、重病深刺透穴

(四)因时而施

关于针灸刺激量的浅见

(一)针法的刺激量

(二)灸疗的刺激量

学习针灸典籍,明辨虚实之义

(一)指机体的虚实状态

(二)指疾病的虚实性质

(三)指经络和脉象的虚实

(四)指针下虚实的感觉

(五)指达到充实或虚损的目的

关于针刺补泻的若干问题

(一)补泻的含义

(二)得气与补泻的关系

(三)针刺补泻的时机

(四)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1.机体的状态

2.腧穴的偏补、偏泻特性

3.针刺手法

(五)补泻的手法问题

气至病所与迎随补泻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质疑

不同刺灸工具和方法对补泻的影响

动刺”疗法种种

1.叩头或干梳头(延伸至后发际的健脑、供血穴)

2.张口抹面

3.挤眉弄眼

4.搓耳前三穴(门、宫、会)

5.鸣天鼓

6.耸鼻、呼气、吸气

7.闭气或深呼吸

8.令其咳嗽

9.鼓腮、弄舌(舌操)、叩齿

10.吞咽动作

11.颈部活动(操)

12.肩部活动

13.胸胁侧转身、捶打或深呼吸(咳嗽)

14.捏按乳房

15.揉摩脘腹

16.腰部的各种活动或深呼吸(咳嗽)

17.收提肛门(撮谷道)

18.下肢活动

19.跺脚或叩击足跟、足底

关于“经期禁针”问题的研讨

(一)问题的提起

(二)经期针灸的不良后果及原因剖析

(三)经期针灸后异常情况的纠正

哺乳期也有禁忌

眼区腧穴针刺操作规范

(一)注意选针

(二)严格穴位消毒,防止感染

(三)固定眼球

(四)进针缓慢,手法轻巧

(五)不宜久留针

(六)出针后较长时间按压针孔

针刺“无痛”十要诀

(一)消

(二)选

(三)准

(四)干

(五)散

(六)避

(七)押

(八)浅

(九)轻

(十)问

调虎离山”解滞针

(一)针刺“调虎离山

(二)冷敷“调虎离山

腕踝针疗法的全身分区和穴点可以与经穴挂钩

(一)头面及躯干部分区

1. 1区

(二)四肢部分区

(三)穴点定位和主治

1.腕部穴点和主治

2.踝部穴点和主治

2. 2区

3. 3区

4. 4区

5. 5区

6. 6区

穴位注射疗法概览

(一)历史沿革

(二)应用器材和药物

1.应用器材

2.常用药物

(三)作用及适应范围

(四)注射部位的选择

(五)操作程序和方法

1.一般操作程序

2.注射剂量

3.疗次与疗程

(六)注意事项

雷火神针”当为“雷火神灸

对“热病可灸”的分析

治神守气”——针灸治疗的第一原则

(一)治神

(二)守气

针灸临床不必辨证论治吗

针灸临床必须强调经络辨证

针灸经络辨证论治初探

(一)经络辨证

1.辨证归经

2.辨位归经

3.经络诊察归经

(二)按经论治

1.十二经证治

2.奇经八脉证治

3.十二经别证治

4.络脉证治

5.经筋证治

6.皮部证治

针灸六经辨证论治

(一)太阳病证治

1.经证

2.腑证

(二)阳明病证治

1.经证

2.腑证

(三)少阳病证治

1.本证

2.兼证

(四)太阴病证治

(五)少阴病证治

1.寒化证

2.热化证

(六)厥阴病证治

(七)六经传变

针灸温热病辨证论治

(一)卫分病证治

(二)气分病证治

1.热盛伤津

2.热邪壅肺

3.热结肠道

4.湿热蕴结

(三)营分病证治

(四)血分病证治

(五)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针灸三焦辨证论治

(一)上焦证治

1.肺(经)

2.心和心包(经)

(二)中焦证治

1.胃(经)

2.脾(经)

3.大肠(经)

(三)下焦证治

1.肾(经)

2.肝(经)

3.膀胱(经)

针灸治病八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升法

1.益气升阳

2.升阳举陷

(五)温法

1.温散表寒

2.温经散寒

3.温中散寒

4.散寒补虚

5.回阳救逆

(六)清法

1.宣散表热

2.清泻里热

3.清泻热毒

4.泻热开窍

5.刺络泻热

6.滋阴清热

(七)消法

1.活血化瘀

2.利水消肿

(八)补法

1.补其本经

2.补表里经

3.虚则补母

4.固先天之本、补后天之气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选穴法

(一)按神经节段选穴

(二)按神经干的走向和分布选穴

(三)结合生理病理学知识,辨证与辨病结合选穴

结合现代临床和科研成果选穴法

(一)呼吸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泌尿系统

(五)免疫防卫系统

三部配穴法

前后配穴三法

(一)前后随意配穴

(二)前后对应配穴

(三)俞募配穴

上下对应配穴法

左右对应配穴法

上下左右交叉对应配穴法

按经配穴法

(一)本经配穴法

(二)表里经配穴

(三)同名经配穴

(四)子母经配穴

(五)交会经配穴

(六)根据部位分经配穴法

(七)阴经经脉腧穴互配法

(八)阳经经脉腧穴互配法

影响针灸处方的基本因素

(一)穴有主次,术有先后

(二)知达常变,随症增减腧穴

(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四)针刺方法不同,治疗效果有别

1.针刺方向

2.针刺深浅

3.刺激强弱

4.补泻手法

5.留针和出针

把握针灸治疗时间

(一)治疗时间

(二)留针时间

(三)疗程时间

(四)间歇时间

(五)总体治疗时间

‖”——艾条灸的符号

特定穴选穴配穴规律

(一)特定穴的单一作用

(二)特定穴配穴规律

(三)不同病证选配特定穴规律

古奥难懂的中医病名应该规范化、通俗化、大众化

痿证的针灸治疗思路和方法

(一)“治痿独取阳明”的立论机理

1.阳明为五脏之本

2.阳明经多气多血

3.阳明主润宗筋

4.阳明与太阴相表里

(二)“治痿独取阳明”的具体应用

1.独取阳明法

2.表里同用法

3.兼顾肝肾法

4.多经取穴法

5.针药结合法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一)半身不遂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二)口舌斜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三)失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四)智力障碍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五)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六)二便失禁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七)预防“复中

1.针灸疗法

2.运动经络

3.畅达情志

4.调节饮食

5.注意生活起居

合谷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疗效标准

(四)治疗结果

(五)典型病例

(六)体会

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新认识

(一)肺主“悲(忧)”与抑郁症的主症相符

(二)肺藏“魄”与抑郁症自我评价过低相合

(三)肺气、心神本一体

(四)肺与脑神也相关

(五)肺气不宣也是郁

心理暗示疗法的妙用

(一)情志暗示

(二)环境暗示

(三)声音暗示

(四)器具、药物暗示

(五)治疗经验暗示

(六)气功暗示

(七)语言暗示

附录:针灸结合暗示治疗癔病验案

长针提胃法治疗胃下垂

(一)临床资料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2.体征

3.超声波检查

4.X线检查

(三)治疗方法

1.治则

2.选穴

3.操作

(四)疗效分析

1.疗效标准

2.结果

(五)病例介绍

(六)体会

针灸减肥的基本环节和用穴规则

(一)发汗

1.针灸选穴

2.耳针选穴

(二)祛湿

1.针灸选穴

2.耳针选穴

(三)化痰

1.针灸选穴

2.耳针选穴

(四)利尿

1.针灸选穴

2.耳针选穴肺、肾、膀胱、三焦、交感

(五)通便

1.针灸选穴

2.耳针选穴

肥胖病也应从肺论治

遗尿并非只是儿科病

男性也有更年期

眨眼耸鼻症针灸治验

针灸三戒

(一)戒烟

1.临床表现

2.一般针法

3.其他疗法

4.体会

(二)戒酒

1.临场表现

2.一般治法

3.其他疗法

4.体会

(三)戒毒

1.临床表现

2.一般治法

3.其他疗法

4.体会

针灸治疗肿瘤的临床现状及展望

(一)致癌原因分析

(二)穴位压诊辅助诊断

(三)针灸临床治疗现状

1.抑制癌肿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2.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3.减轻和缓解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

4.改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5.抑制肿瘤生长或转移

(四)结语及展望

附录:癌症患者命垂危,针灸疗法起沉疴

奇异“带脉病”治验

反思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一)破血与通经

(二)滞针与提胃

(三)断针与皮内针(埋针)疗法

(四)十针不如一晕

优选和精简“核心处方

小议临床疗效的表达方法

新世纪对针灸临床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一)针灸临床工作的回顾

1.神经、精神疾病

2.运动系统疾病

3.呼吸系统疾病

4.心血管疾病

5.消化系统疾病

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7.内分泌系统疾病

8.妇产科疾病

9.皮肤科疾病

10.五官科病证

11.其他

(二)针灸临床展望

1.辨证与辨病进一步结合

2.理法方穴技的规范化

3.治疗方法的多样化

4.从治疗慢性病到治疗急性病

5.从治疗功能性病变到治疗器质性病变

6.从治疗常见轻病到治疗疑难重症

7.从治疗到预防

如何摘取“皇冠”上的明珠——与中医 大学生谈针灸学习方法

(一)突出规律抓重点

(二)特殊之点当详辨

(三)巧学巧记印象深

1.意会想象法

2.联系对比法

(四)学用结合重实践

怎样学习和运用针灸疗法

(一)热爱针灸医学,树立良好的医德

(二)掌握理、法、经、穴、方、术

1.理

2.法

3.经

4.穴

5.方

6.术

(三)遵循“听、读、写、看、动、记”的学习方法

1.听

2.读

3.写

4.看

5.动

6.记

(四)中西两法结合,针灸药物并用

经络教学法初探

(一)强调规律性

(二)区别特殊性

(三)力求规范化

(四)做到具体化

(五)死记加巧记

1.背诵记忆

2.意会记忆

3.分段记忆

4.分类记忆

5.联系记忆

针灸腧穴的教与学

(一)结合实际抓重点

(二)定位确切不混乱

(三)主治全面有条理

(四)操作严格明规范

(五)巧学巧记印象深

(六)学用结合重实践

腧穴主治记忆法

(一)根据腧穴的命名

(二)由近及远,分部扩散

(三)按脏腑、经脉、组织器官病分层剥离

(四)以穴性带主治

(五)比较腧穴的主治共性和特性

(六)注意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

巧学巧记背部腧穴

(一)腰背部腧穴的命名

(二)腰背部腧穴的定位取法

(三)腰背部腧穴的主治

(四)背部腧穴的刺灸方

刺灸法教学体会

(一)课堂教学,归纳针刺要领

(二)注重实践,强调自身练针

(三)重要部位,制定操作规范

(四)电针疗法,重在选择波型

(五)穴位注射,注意药物选用

1.中草药制剂

2.非特异性药物

3.特异性药物

(六)头针、耳针定位、操作并进

(七)热病可灸,并非普遍规律

(八)练习拔罐,快速准确稳顺

针灸治疗教学研讨

(一)总论铺路搭桥,强调治疗原则

(二)优化组合病种,组织病例讨论

(三)明确辨证分型,突出经络辨证

(四)灵活加减处方,注重方义解释

(五)结合典型实例,介绍多种方法

如何解释针灸配穴方义

(一)根据腧穴所在部位

(二)根据腧穴所属经络

(三)根据腧穴的不同性能

(四)根据腧穴的特定配伍方法

(五)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

(六)根据针灸治疗原则

(七)根据治疗方法和补泻手法的不同

(八)根据古人和他人的经验

(九)根据现代科研成果

坚持针灸临床教学,探索中医教改之路

(一)激发学习热情,介绍学习方法

(二)强调基础理论,注重横向联系

(三)加强实践操作,坚持自身练针

(四)深入钻研教材,调整教材内容

(五)认真临床带教,理论联系实际

(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答来自日本的困惑

(一)困惑之一:关于穴性问题

(二)困惑之二:关于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问题

(三)困惑之三:关于针刺消毒问题

(四)困惑之四:关于针刺得气问题

(五)困惑之五:关于其他新疗法问题

新编针灸歌诀30首

(一)任脉经穴分寸歌

(五)足阳明经穴分寸歌

(六)足太阴经穴分寸歌

(七)手少阴经穴分寸歌

(八)手太阳经穴分寸歌

(九)足太阳经穴分寸歌

(十)足少阴经穴分寸歌

(十一)手厥阴经穴分寸歌

(十二)手少阳经穴分寸歌

(十三)足少阳经穴分寸歌

(十四)足厥阴经穴分寸歌

(十五)十二经脉流注歌

(十六)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歌

(十七)十二总穴歌

(十八)十二原穴歌

(十九)十六络穴歌

(二十)背俞定位主治歌

(二十一)十二募穴歌

(二十二)十六郄穴歌

(二十三)八会穴歌

(二十四)下合穴歌

(二十五)八脉交会主治歌一

(二十六)八脉交会主治歌二

(二十七)五输穴歌一

(二十八)五输穴歌二

(二十九)五输穴子母补泻歌

(三十)耳穴分布歌

累计评论(1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